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
多吃绿叶菜,少得脂肪肝
众所周知,多吃果蔬,特别是绿叶蔬菜有益健康。《美国科学院院报》刊登瑞典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多吃绿叶蔬菜对预防脂肪肝至关重要。
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研究员马蒂亚斯·卡尔斯特罗姆博士及其研究小组给一组小鼠喂食高脂肪高糖食物,使其脂肪肝风险增大。之后给部分小鼠补充硝酸盐(绿叶蔬菜中含有大量硝酸盐),结果发现,这些小鼠发生脂肪肝的风险显著降低。研究人员还对两种不同人体肝脏细胞展开了培养研究,验证了小鼠实验的结果。此外,研究者还发现,补充硝酸盐后,2型糖尿病小鼠的血压降低,胰岛素水平改善。之前有研究显示,来自蔬菜的硝酸盐有助改善线粒体功能,提高身体耐力。
研究者表示,体重超标和饮酒过量是导致脂肪肝的两大主因,治疗脂肪肝目前尚无有效药物。这项新研究表明,多吃绿叶蔬菜,增加硝酸盐的摄入,有助于减少肝脏中的脂肪堆积,可降低脂肪肝、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疾病风险。
喝橙汁有助改善记忆力
英国科学家有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喝橙汁可以使老年人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记忆力、语言流畅性和大脑反应时间提高近10%。
研究小组要求37名身体健康的志愿者每天喝500毫升(约两杯)橙汁,持续8周。参与者(年龄在60岁~81岁之间)的脑功能明显改善。科学家将这一结果归功于被称为类黄酮的化学物质,认为其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症的辅助治疗。
研究发现,食物中的类黄酮可以保护脆弱的神经元,增强现有神经元功能和促进神经再生,从而改善或扭转与衰老有关的记忆障碍,提高动物和人记忆、学习和一般认知能力。有文献报道,研究者对2574位中年人随访研究13年发现,高黄酮摄入量可提高记忆力,特别是情景记忆。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纯化物黄芩素有改善记忆力的作用,而柚苷素能改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长期记忆水平。它们通过调节涉及记忆过程的细胞和分子结构对记忆发挥重要作用。
每天一两麦片粥,预防糖尿病
瑞典查尔默斯科技大学和丹麦癌症协会的一项联合新研究称,每天食用50克全谷物(黑麦、燕麦、小麦等谷粒的胚乳、胚芽和麸皮)能起到预防2型糖尿病的作用。
研究人员选取5.5万名丹麦人的健康数据资料。研究开始时,这些人的年龄在50~65岁之间,在随后15年的调查期内,超过7000人患上了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首先统计参试者每日全谷物总摄入量及全谷物食品类型(黑麦面包、燕麦粥、什锦粥等),然后将数据与丹麦国家糖尿病登记簿的统计资料结合,做梳理分析。结果发现,全谷物食用量最高的人群(每天至少摄入50克全谷物,相当于一小碗燕麦粥或一片黑麦面包),患上2型糖尿病的比例最低,食用量越少,患病比例越高。具体来说,每天吃一两以上全谷物的男性患病风险比完全不吃的人低34%,女性低22%。
研究人员表示,多吃一些全谷物是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最有效的饮食方法之一。另外,喝咖啡、少吃红肉也同样可以起到作用。
三高人群多吃萝卜皮
“冬吃萝卜赛人参”,萝卜又成了大家餐桌上的常客。然而,对于萝卜皮,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难吃,从而将其丢掉。我想提醒大家,萝卜皮营养丰富,尤其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除了维生素和矿物质,萝卜皮还富含果胶、槲皮素、异硫氰酸酯类等活性物质,一定程度上有助调控血脂、血糖和血压,是三高人群的理想食品。此外,异硫氰酸酯类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萝卜皮最好生吃, 能留住更多的活性成分,比如凉拌萝卜皮、腌萝卜皮、糖醋萝卜皮等。
萝卜皮做菜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如果打算做凉拌萝卜皮,就把皮削得厚一些,上面带一层萝卜肉,拌出来的菜好看也好吃;第二,凉拌前,把萝卜皮放入冰水中浸泡30分钟,有助去除异味,使其口感更脆,如果没有冰,直接放清水也可以,效果稍差些;第三,用盐提前把萝卜皮腌制一会儿,口感更好;第四,萝卜皮最好一次吃完,吃不完的一定要用密封的盒子盛装后放入冰箱,以免给冰箱带来难闻的气味。
每天一把南瓜子,护牙又护脑
南瓜子又名白瓜子,是一种常见的种子类坚果,营养丰富,还有很高的食疗价值,每天吃一把南瓜子,对健康有多种好处。
预防牙龈萎缩。人上了年纪,牙龈容易萎缩,这与牙龈中磷的流失有关。中国注册营养师于仁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南瓜子富含磷和维生素E等对牙龈健康有益的营养成分,常吃可预防和改善这一现象。
降低胆固醇、保护心脑血管。南瓜子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植物甾醇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维生素E能减少脂质氧化、避免胆固醇附着于血管上,使血液畅通;泛酸、烟酸能帮助脂质代谢、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
降血压、稳定情绪。南瓜子富含泛酸、烟酸、钾元素,可缓解心绞痛、辅助降低血压。此外,所含维生素B1和维生素E也可以稳定情绪、缓解失眠。研究发现,南瓜子是能让人心情舒畅的食物之一。有些人心情不好时热衷于吃甜品,这只能起到短暂的效果,而吃南瓜子有助于对抗压力和消除低落情绪。
南瓜子虽好,但不宜过量食用,每天一小把为宜。因其脂肪含量较高,热量易超标。胃肠不好、容易胀气的人食用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腹部闷胀等肠胃不适症状。需要提醒,虽有研究发现南瓜子有一定降血糖的作用,但仍不建议糖友大量食用,因其脂肪含量高,食用过量会增加热量和脂肪摄入,不利于血糖和血脂的控制。
饮茶可降低骨折住院风险
2万余人骨密度数据研究发现,有长期饮茶习惯的女性骨密度更高。同时,根据45万余人的长期随访数据发现,每日饮茶能降低因任意骨折导致住院的风险,饮绿茶者以及饮茶超过30年的个体发生髋骨骨折的风险也降低。这是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团队近期分别在《Nutrients》(《营养素》)和《Osteoporosis International》(《国际骨质疏松症》)上发表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的最新科研成果。该研究为中英合作开展的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系列研究之一。
论文责任作者、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吕筠教授介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骨骼健康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学问题之一。既往研究提示,在绝经女性中,饮茶对骨密度有保护作用,但缺乏男性的相关证据。同时,既往研究提示饮茶能降低骨折的发生风险,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仍缺乏中国人群大样本前瞻性研究的证据。
研究人员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资助,利用项目,在重复调查的20643名中国成年人的跟骨骨密度数据发现,在女性中,与从不饮茶者相比,有长期饮茶习惯的女性的骨密度更高。进一步分析茶叶冲泡量与骨密度的关系,每天茶叶冲泡量<6g者的骨密度高于从不饮茶者,但喜饮浓茶者(茶叶量≥6g/天)的骨密度与从不饮茶者没有差别。人们担心茶叶中的咖啡因会增加尿钙流失,导致骨质疏松。但是在当前这个女性人群中,研究人员并未观察到饮浓茶者的骨密度低于从不饮茶者。在男性人群中也暂未发现饮茶与骨密度存在关联。
另外,研究人员分析“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募集的453625名成年人平均随访10年的数据发现,与从不饮茶者相比,每日饮茶者因任意骨折住院的风险降低12%;对于髋骨骨折住院,饮绿茶者的风险降低了20%,饮茶超过30年者的风险降低了32%。饮茶对骨折入院风险的保护作用在男性和女性中基本一致。随每天茶叶冲泡量的增加,未见骨折住院风险有进一步的降低;但也未观察到喜饮浓茶者有增加的骨折住院风险。
吕筠认为,该研究结果除了提示长期饮茶对骨密度的可能影响外,也不排除另外一种可能性,即饮茶可能改善个体一天的注意力和警觉性,从而降低发生严重伤害的风险。
果干加坚果,有助降血糖
很多人认为,水果干和坚果不适合当零食,尤其是对想控制血糖以及能量摄入的人来说,把水果做成水果干后,糖分大大提高,甜味变得浓郁,果干太甜,坚果油脂多,大家望而却步。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分析实验室进行了相关试验,探究水果干升糖指数;并探究将部分米饭替换成水果干以及水果干搭配坚果后对餐后血糖的影响。
试验方法:研究者招募11名符合要求的健康受试者,给他们吃3类测试餐,每次试验测试一类测试餐的一种,每两次试验之间相隔至少一天,直到吃完所有搭配。其中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完全一样,3类测试餐如下:
(1)分别摄入葡萄干、苹果干、枣干、杏干和米饭。碳水化合物均为50克。
(2)将一半米饭换成含等量(25克)碳水化合物的葡萄干、苹果干、枣干、杏干。
(3)在(2)的基础上,每种果干加米饭的测试餐再加30克巴旦木。
每次受试者食用完后测其空腹及餐后4个小时的血糖水平。
试验结果:1.水果干的升糖指数没有米饭高:4种水果干的升糖指数分别为56,43,55和56,米饭是81。
2.将一半米饭换成含有等量碳水化合物的果干,升糖指数分别为77,65,77和75仍没有米饭高。
3.将部分米饭换成果干后,再多吃一把巴旦木,不仅升糖指数均有明显降低,分别为54,60,52和64,而且餐后4个小时的血糖波动幅度也变小了。
结论:1.食物的升糖指数与其本身的甜味并无必然联系。2.为改善一餐饭的口味,少吃几口米饭,换成两口水果干,不会引起血糖上升。在此基础上再补充一把巴旦木,还可有效降低餐后血糖。
分析:果干糖分虽然浓缩,但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抗氧化物等也同步浓缩,坚果富含优质蛋白和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植物甾醇和多酚等,对于保护血管和调节血脂有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