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日前发布人民币月度报告和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1月,在基于金额统计的全球支付货币排名中,人民币保持全球第五大最活跃货币的位置,占比1.91%。
与2022年12月相比,人民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了12.79%,同时所有货币支付金额总体减少1.54%,且为2021年10月以来的最低值。
与去年底相比,人民币在该系统中的份额下降了0.24个百分点,降至1.91%(2021年10月为 1.85%)。
数据为何下降?高级投资分析师林大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与美国1月CPI数据环比回升有关,此前市场预期通胀下降,显然数据与预期背离,加息步伐还在持续推进,市场购买美金动能加强。
Swift数据还显示,今年1月,在主要货币的支付金额排名中,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分别以40.12%、37.88%、6.57%和3.15%的占比位居前四位。此外,若以欧元区以外的国际支付作为统计口径,当月人民币位列第八,占比1.33%。
那么,人民币支付份额后市如何看?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国际商报记者,当前美元升值预期增强,非美货币贬值风险加大;但单月数据起伏变化实为正常,长期看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相对稳定,支付份额也将持续扩大。
此时,俄罗斯有关业内人士发声力挺人民币。俄评级机构Expert RA首席经济学家安东?塔巴赫向卫星通讯社表示,SWIFT国际支付系统中的人民币份额下降表明,人们正绕开 SWIFT更加积极地使用其它系统以人民币进行结算。
塔巴赫指出,“人民币份额减少很可能是因为这种货币的跨国结算不是通过 SWIFT,而是通过其它支付系统”。
林大辉就此分析,俄罗斯此次局势的变化,让人们越来越重视自主创新,避免某些方面在关键时刻被“卡脖子”。“人民币国际支付比例问题,表面上是经济问题和支付技术问题,其实央行考虑的是国家主权问题、金融安全问题。”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