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政策释放五大积极信号,“温和复苏”成开局关键词,行业专家:乐观看待权益资产结构性机会

来源:金融界时间:2023-04-08 19:48:54


(资料图)

财联社4月8日讯(记者 黄靖斯)回顾刚刚收官的一季度,A股估值修复主线不断演绎,支持经济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宏观政策信号也不断累积,多项指标均可反映:

从支出情况来看,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长7%,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强度;

从赤字率3%看,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继续加码的同时,也为未来政策可持续性和空间奠定基础;

从需求端看,今年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3.8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对扩大总需求是有力推动。

从货币政策看,2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5.52万亿元,同比增长12.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3个和3.7个百分点。

宏观经济环境不断向好,叠加全面注册制改革扎实推进,今年来资本市场总体实现平稳开局,市场活跃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一季度上证综指、深证成指累计分别上涨5.94%和6.45%,北向资金连续加仓A股,与近期国际金融市场因银行危机剧烈动荡形成鲜明对比。

二季度伊始,一则定向降准利好消息再次提振市场信心。4月7日,中国结算宣布,拟正式启动股票类业务最低结算备付金缴纳比例差异化调降工作,将实现股票类业务最低备付缴纳比例由16%平均降至15%左右,旨在提升市场资金使用效率和结算备付金精细化管理水平。

“这是行业利好,有助于提升资金流动性。”华创证券非银首席徐康向记者表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上市券商结算备付金规模4110亿元,此次下调备付金率,预计为行业释放不高于200亿元的流动资金。”徐康称。

一季度宏观经济“温和复苏”

如果用一个词来总结一季度的宏观经济,东方证券(行情600958,诊股)首席经济学家邵宇认为应当是“温和复苏”。对此,邵宇给出了两大理由,一是提前发力的宏观政策逐渐显现相应的效果,二是先行指标也展示了市场对于后续的经济扩张态势仍然抱有信心。

邵宇同时提到一季度经济稳定增长背后的三大助推器:

一是消费端在不断修复,尤其是此前受到疫情抑制的消费场景,均展现出较强的反弹速度和力度;二是得益于基础设施投资靠前发力,随着信贷资源的投放,投资端也会出现明显的好转;三是部分城市的房地产销售热度正不断上升。

今年1-3月,PMI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首席宏观分析师梁中华认为背后的支撑力量来自于接触型消费、地产的修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逐步消退,人口流动恢复正常,尤其是服务业修复较为明显,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上涨5.5%,较去年12月由负转正,且为2021年8月以来的最高值。”梁中华表示。

对于消费,梁中华认为,由于防疫政策优化,前期受到压制较多的线下接触型消费开始回归正常水平。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上涨3.5%,限额以上社零总额同比上升2.1%,结束连续三个月的同比负增。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9.2%,较去年12月的-14.1%明显改善,修复至2019年末水平。

对于地产的复苏情况,梁中华也给出了一组数据,1-2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速为-5.7%,跌幅较去年12月的-12.7%大幅收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为-3.6%和-0.1%,较去年12月的-31.5%和-0.1%大幅改善。

此外,他也观察到,今年以来,商品房成交面积持续回升,尤其是一、二线城市更为明显。“除了前期地产积压需求集中释放,还与地区层面的房地产托底政策推进有关,尤其是,在去年年底一、二线城市出台了一些积极政策,在之前疫情的时候效果较弱,今年一季度政策效果开始释放,但是房地产能否趋势性回暖仍有待进一步观察。”梁中华补充。

宏观政策五大积极信号接连释放

在经济基本面稳步复苏的背后,无论是真金白银加持,还是政策力度加码,宏观政策的积极信号也接连释放,梁中华认为主要体现在五大方面:

货币政策方面,3月17日,央行宣布将于27日全面降准25bp。短期央行货币政策不会转向,继续以稳健宽松的态度支持经济增长;

财政政策方面,2023 年财政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 年提高0.2 个百分点,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 万亿元,比2022 年增加1500 亿元。今年赤字上调,反映了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但是扩张力度相对适度。

消费政策方面,今年1月,商务部把2023年定位为“消费提振年”,表示抓重点、稳大盘。在消费领域,汽车、家电、餐饮、家居被称为“四大金刚”。尤其是对于汽车消费,商务部提出,今年将抓好四个方面工作:稳定新车消费、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继续扩大二手车流通、畅通汽车报废更新;

地产政策方面,地区层面的房地产托底政策陆续推进。近日,根据新华社信息,我国将全面推进房产“带押过户”,为稳定房地产市场做出进一步的部署;

互联网领域方面,积极信号也在延续。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平台企业的监管正式迈入“常态化、日常化”阶段,有望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

三方面提振资本市场信心

回溯我国历史数据,中信建投(行情601066,诊股)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发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PMI等经济增长指标与企业利润增速的走势一致性较高,经济的拐点基本上也是利润的拐点。这也侧面佐证了,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对资本市场表现具有明显的提振作用。

“整体上经济将逐步改善,当前是新一轮复苏的起点。”黄文涛在最新的研报观点中指出。他认为我国经济处于复苏初期、通缩尾声,利润和股指将处向上通道。预计我国疫后就业、收入、消费之间将形成正反馈,相互促进。通胀正处于下行尾声,预计二季度筑底,下半年回升,助力企业利润加速改善,而全年增长和通胀环境也有利于股市表现。

梁中华也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整体来看,疫情对经济影响已经消退,宏观政策积极稳增长的基调下,我国经济逐步修复,对于权益市场形成了有力支撑。

那么,宏观政策积极信号对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起到了哪些作用?邵宇认为,主要是提升了资本市场估值和稳定性,他从基本面、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三大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是经济企稳意味着企业的经营会表现得比较平稳,业绩在修复,相对应的每股盈利(EPS)等基本面表现也在不断夯实;其次,在目前流动性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对于资本市场成交量会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此外,随着疫情修复,市场对未来增长前景充满信心,投资者风险偏好也在不断上升,这有助引导中长期资金进入股权投资领域进行资产配置。

从2023年一季度数据来看也莫不如是:一是业绩基本面上,截至4月5日,披露一季度业绩预告的69家A股上市公司当中,业绩预喜的有55家,占比近八成;流动性方面,北向资金连续3个月均为净买入,年内合计净买入金额达到1859.88亿元,已超2022年两倍,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明显增强;风险偏好方面,主动权益基金在一季度获得资金追捧,多只产品收获了超20亿元的首募成绩,此外今年一季度,共有423只主动权益基金业绩超过10%。

乐观看待2023年权益资产结构性机会

展望后市,考虑到宏观政策较为积极,梁中华的研判是,整体而言,2023年可以偏乐观看待权益资产的结构机会。

对于后续宏观政策,梁中华认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仍将是未来宽信用的重点,会定向支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接下来可能继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规模的扩大、期限的延长、种类的扩展、利率的调降等。另外,存量房贷利率和存款利率或也有调整的空间。

此外,梁中华也建议关注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一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增强核心功能。“对于核心竞争力,主要通过完善现代公司治理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来实现;至于核心功能,主要以服务国家战略为主,更大力度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重要能源资源托底作用。”他表示。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热文:付鹏:美国富人在通缩、穷人在通胀,长、短端利差150个BP已经打破过去40年游戏规则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