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金融界6月28日消息,根据中国货币网数据,周三美股早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跌破7.25关口,日内跌超200点。
整体来说,美元指数走强导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弱。美国劳工部公布数据,美国非农就业连续29个月正增长,4月份以来增幅大幅超出市场预期。与此同时,美国通货膨胀率虽然下行但保持较强韧性,核心通胀率仍远高于2%的政策目标。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问题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热点,避险情绪上升,对美元需求增加。
由此,今年美元指数总体呈现一季度下降、4月份以来上升的趋势。一般而言,国际主要货币在美元指数下降时期有所升值,而在美元指数上升时期有所贬值,这是美元指数构成导致的必然结果。从4月初以来的情况看,欧元、英镑、日元、加元对美元汇率都出现贬值,尤其是日元贬值幅度更大。
从我国的情况看,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等因素带来人民币汇率贬值。我国一季度经济增长超出预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相对稳定,1月底至2月初升值明显。受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4月份至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环比下降,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低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下降等,表明国内经济内生动力还不强,不利于人民币汇率走强。
外汇供求关系对人民币汇率也有较大影响。从2020年下半年和2021年的情况看,在出口快速增长驱动下银行结售汇保持顺差,其背后是对人民币需求增加,成为支撑当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强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数据,进入2023年以来,前两个月银行累计结售汇保持顺差,但1月至4月逆差98亿美元。这意味着对美元需求增加,也推动美元对人民币汇率走强。
就历史数据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期波动是常态,这充分说明我国坚持市场在汇率形成中起决定作用,让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稳定器作用更好发挥。在此过程中,所谓的关口数据并没有实际意义,企业和个人对赌人民币汇率贬值或者升值都不是理性行为,需要牢固树立汇率风险中性理念。金融机构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基于实需原则和风险中性原则为各类经营主体提供汇率避险服务。
回归当下,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和空间。随着美联储暂停加息,美国政府债务上限风险化解,避险情绪下降,其经济下行压力逐步显现,预计美元指数回调将延续。相反,我国推动经济回升向好的政策措施陆续落地,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增强,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效支撑。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