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游 记建水紫陶,土和火交相辉映

来源:春城晚报时间:2022-08-08 15:44:46

原标题:游 记建水紫陶,土和火交相辉映

古井壶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 黎鸿凯 文/图

建水是一座边地儒城,许多路边老宅保留下来的风貌,让人直观感受到这里曾经的富庶。新房村是建水古建筑相对集中的村落,现存6眼老井。

新房村的黄氏宗祠、关圣宫、乡会桥、节孝坊等,是建水古建筑中的精品。保存完好的32座传统民居,就像一座座小型的艺术博物馆。由于村庄古建筑有种类全、数量多、质量好等特点,被誉为“与云南近代文明血脉相依的传统乡村耕读聚落”。

前几天,我走进新房村的畅园。晌午的阳光火辣辣的,我赶忙躲到屋檐下乘凉,一抬头,就看到堂屋正中央陈列的一些陶器。建水紫陶是有很大名气的,市场上数量很多,相关从业人员近4万人。

陶器源于泥土,成于柴火。从古至今,一直都有人在泥土上做文章。我在一个叫“崇文同创”的公司看见了制作建水紫陶的陶土和柴窑。“崇文同创”的老板何钰说,城里拆老房子准备建新房的时候,工人挖地基,他们就去把挖出来的土收回来,用来做陶。他还带我们去看烧陶的柴窑,火烧得很旺。在窑的旁边,堆着一些柴火,其中一部分是从老房子拆下来的门框、梁条和其他部位的木头。

残帖是建水紫陶别具一格的传统装饰,但传统并不是建水紫陶的全部。无釉磨光、细磨抛光的工艺,让陶器质地细腻、光亮如镜,使其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晚上,我又去紫陶街,沿路的商铺里摆着许多货,自然许多是和陶有关的,周边还有许多烧烤摊,一条街就这样热闹起来。当地人带我去参观磐松手作,我在这里看到的建水紫陶,既尊崇儒、道相兼的传统文化,同时又有一些突破传统和地域的表达。

大概是5年前,一次采访中,一位同行约我采访过磐松手作的主角潘娟,只是当时嘈杂又匆忙,没能认真倾听。今天刚好碰到,潘娟坐在茶席一侧。茶席另一侧,她的两个徒弟身边架着两个柔光箱,对着手机镜头有说有笑。她们通过网络直播,和天南地北的朋友说陶,便捷的物流把陶器和茶人的日常连接起来。

潘娟把古井内壁的勒痕“搬”到一把壶上,把天上飘过的云朵刻在另一把壶上,柴烧过的两个杯子,呈现出类似铁器被海水浸泡过的斑斑锈迹。来自建水的线条、肌理、纹路、痕迹,被烙在一把茶壶或者一个杯子上。再用许多天的时间,“待土润、待坯干、待火旺、待窑凉”,把难以用语言记录的故土乡音,刻画、填补、烙印、凝聚在陶土上,放进炉膛里,让柴火烧透。之后,陶土露出生机,隐隐约约地泛光,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土和火的交相辉映。当然,这里也有茶叶罐、餐盘和碗。这些陶器,因为融合,有了文人的含蓄、匠人的精巧;因为开放,有了壮观。

茶席间,其中一人的姓名牌上写着“冬卿”,临走的时候,我加了她的微信,她欣然同意了。我对她说:“我不想知道你的真名。”就像看着眼前的陶土,我们又何必知道它叫作什么土、来自哪里。(黎鸿凯 文 图)

关键词: 建水紫陶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