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视讯:在李家山,探寻古滇青铜文化

来源:光明日报时间:2022-08-22 09:42:47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来自国内外的文物、考古、民族、自然科学、历史文化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风尘仆仆地爬上云南玉溪江川星云湖畔的李家山,在山顶上寻找着两千多年前文明的遗迹,希望再次揭开李家山深藏的青铜文明和古滇国的神秘面纱。

站在李家山顶的一个个巨大的墓坑旁,云南省考古所退休专家王桂蓉心潮起伏。30年前,她参加了李家山古墓群的第二次发掘,并负责51号墓坑的发掘。“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大的墓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多的青铜器!仅仅51号坑里就有6个编钟,还有执伞俑、贮贝器等大量青铜器。”王桂蓉激动不已。

这次考古学界来到李家山,为的是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50周年。同时在玉溪市举行的学术研讨会上,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就秦汉时期西南地区考古学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历史进程、滇文化考古学文化内涵、李家山考古学文化内涵等学术课题展开了深入讨论。

为什么李家山那么有魅力?云南省考古所副所长戴宗品等专家回顾了李家山古墓群发现50年来的历程及其价值。李家山古墓群位于玉溪市江川区城北星云湖畔,于1972年、1992年两次发掘,后又发掘了2座墓葬,共计87座,出土青铜器文物4000余件(套)。1972年的第一次考古发掘,以出土“牛虎铜案”为代表器物的李家山24号墓,其墓葬形制、随葬品规格及数量均可媲美1956年发掘的晋宁石寨山滇王墓,李家山古墓群成为古滇国最为重要的两处遗址之一。李家山墓地第二次发掘被评为1992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001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山古墓群出土的牛虎铜案、铜执伞俑、背面浮雕三组猛虎噬牛图案的铜枕、桶形纺织场面贮贝器、叠鼓形贮贝器以及大量造型各异的扣饰等,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和区域特征,充分展示了古滇青铜文明的独特性和高度发达水平。单环首一字格剑、动物纹铜扣饰、玉器、环纹海贝、蚀花肉红石髓珠、铜鼓等随葬品分别反映了李家山墓地与北方草原文化、岭南越文化、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都存在着密切的文化交流。

近年来,云南省考古所等部门在星云湖沿岸调查发现了30余处贝丘遗址,揭示这一区域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大量人类活动留下的遗迹。考古发掘资料及研究进一步证实,滇文化代表的古滇国,大致兴起于战国中期,西汉早中期为鼎盛时期,西汉晚期以后逐渐演变为统一的汉文化,前后延续大约350年。

此次李家山研讨会发表了《李家山宣言》,该宣言提出:古滇青铜文化是中国西南青铜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面貌,李家山出土文物与石寨山一道,共同构成了滇文化的核心内涵,内容极其丰富,具有较高历史、科学与艺术价值,是中国青铜文明最后阶段的杰出代表。李家山全方位地反映了古滇国社会生活的面貌,既是云南多民族多元文化早期格局的真实写照,又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对于研究探索西南边疆历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早期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

“李家山青铜文化独树一帜,不仅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重要代表、古滇文化的高峰,而且是早期国家形态的青铜文明,反映了早期国家的发展阶段。”山东大学讲席教授白云翔说。

据了解,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家山考古工作站同日揭牌成立。玉溪市将逐步开展李家山大遗址的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为大遗址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围绕“古滇青铜文化繁荣高峰”“青铜文化重要代表”“世界青铜文化重要区域”三个定位,积极推进李家山古墓群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让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记者 张勇)

关键词: 青铜文明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