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及其背后的非遗产品、文化商品,与云南民族村能否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云南省旅游智库联合体的13个旅游研究基地和多个实验室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下思路:
要解决小体系和大系统融合的问题。站在文旅如何推动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新格局的角度,民族村的窗口作用,早已超出了一个景区概念。应把民族村视为“前店”,把云南各民族的好东西都汇聚到这个“店”里来,既展且销,更可以做线上引流,拉动全省非遗产品、民族商品的线上销售。作为“后厂”的各州市县乡,也将通过市场的检验、反馈,对产品进行文创更新迭代,形成良性循环。
若沿此“前店后厂”思路,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将独树一帜;文化和旅游双强省建设,也将因民族村这匹“小马”的拉动疾速而上。
记者团参观云南民族村 记者 刘凯达 摄
云南班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威:文创不仅仅是一个商品,更要突破纪念品的边界。冰箱贴、书签、文创雪糕,帽子、丝巾等,目前在云南做得都比较好,但更要做出特点和亮点,要融入到旅游场景。像环球影城的魔杖,放在哈利波特的体验区,客人会在不知不觉中有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还要突破传统的边界,必须要做二次开发,要展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全新表达,而不是只展示传统。要突破展示的边界,很多产品非常好看,但不好卖。一定要走市场化,要进入消费场景,不能仅只是展示。还有文创创造的问题,比较个人化和艺术化,要从故宫、敦煌的模式之外,更多一些想象力。
非遗+文创,想象空间巨大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陈燕:游客来了都喜欢买东西,不管是小的大的,还是土特产品,这块应该好好打造。民族村里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与各州市之间的这块资源要用起来,打造只有民族村才有的旅游商品,包括伴手礼。既可以卖,又可以体验,非遗传承人价值感也能进一步体现,还能推动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非常大的。
流光溢彩的民族村 民族村 供图
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院长杨家娣:要把26个民族非遗的东西挖掘出来,在民族村形成活文化展示区,和附近的民族博物馆联动,一静一动,让游客对云南民族文化有个深度体验。比如白族扎染,让游客亲自动手做一块带走。
云南民族大学教授秦岩:云南各州市的文创商品很多,也很好,只是展示空间小,没有一个大平台,民族村可以来做这个平台。应该站到全省的高度,把窗口做出来,让游客来了看到买到最好的云南文创产品,真正做成品牌。包括民族团结示范、创新创业等内涵都可以注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