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借直播走近非遗助传统艺术自发“造血”-环球热文

来源:光明网时间:2023-02-17 17:57:02


(相关资料图)

近年来,直播作为新兴媒介形式,有效活化非遗艺术传播,将传统生活多姿多彩的面貌推送至大众眼前。如今,直播更成为连接非遗与青年的桥梁,戏曲艺术、非遗器乐、非遗舞蹈等在“90后”“00后”主播的演绎下相继“出圈”,每个热爱传统艺术的个体都能同时成为创作者与观众。观众也通过点赞、打赏、评论等互动实践,积极参与到各类非遗的传播传承当中。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加入传播非遗的队伍,他们用一部手机,将古老艺术在直播间演绎得风生水起。“00后”曲胡演奏者靳楠楠@曲胡小女孩出生在剧团世家,14岁起便学习曲胡演奏。某次她尝试用抖音同步直播线下演出,观众人数竟迅速攀升至9000余人,打赏收入相当于数场在外演出的总和。此后,靳楠楠邀请家人组成“靳家姐妹团”,演绎《赵氏孤儿》《四郎探母》等名段,观众最多一次达12000人,他们的打赏支持也帮助靳楠楠换掉了15岁起使用的旧曲胡,继续精进演奏。“传统民族乐器的传承者越来越少,希望通过直播演出,能让更多年轻人认识曲胡、喜爱曲胡。”靳楠楠说。

观看非遗演出兴起时,许多观众会为主播打赏,这些物质鼓励也成为非遗从业者传承路上的助力。独弦琴艺术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流传数百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由于此前传承时从不记谱,年轻人又大量离乡工作,该区域学琴者益发稀少。为引起当代人兴趣,京族独弦琴艺术自治区级传承人赵霞@独弦琴京为天人来到抖音开始直播演奏,她将流行歌曲改编为适合独弦琴演奏的曲调,重新定调、编排指法,古老琴声在她手中焕发出别样的生命力。同时,赵霞将观众打赏用于补贴线下独弦琴教室的亏损,让非遗教学点得以开办下去,传承实践从此不再依靠“输血”,而能自发“造血”。

在非遗直播的繁荣下,相关内容创作与从业者收入双双提升。公开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抖音非遗项目直播场次同比增长642%,平均每天直播1617场,获得打赏的主播人数同比增长427%,打赏总金额同比增长533%;其中,获得收入的非遗传承人数量同比增长34%,非遗好物销量同比增长668%。打赏收入正在帮助非遗创作者获得多元收益,并激励主播提升内容质量,形成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直播以其即时性、互动性,不断深化主播与观众的交流体验,满足不同人群“个性化”非遗鉴赏需求。《2022非遗数据报告》显示,抖音上“00后”爱看相声,“90后”喜欢学做柳州螺蛳粉,“80后”研习川菜烹饪技巧,“70后”追豫剧,“60后”听黄梅戏。在抖音观看非遗技艺,正成为网友的习惯。可以说,直播充分弥合了大众与非遗之间的距离感,并能拓展传承人、从业者与观众的对话空间,使传统文化分外亲切。

直播平台的大力支持,也为非遗线上传播增添动力。以抖音直播为例,该平台相继推出“DOU有好戏”“DOU有国乐”“舞蹈传承”等扶持计划,持续服务非遗等优质传统文化内容传播传承。通过“DOU有好戏”计划,该平台希望在未来一年至少帮助10个院团、1000名专业戏曲演员打造线上第二剧场,截至2022年底,已有1054名专业戏曲演员、124家院团机构加入。在相关计划助力下,抖音传统文化类演出开播场次同比增长205%,主播总数同比增长157%,打赏收入同比增长375%。

如今,观众在直播间中既能看到主播对非遗的热忱与推广,更能深入接触、认识、支持各类非遗,在点赞、打赏中参与传统艺术在现代的传承发展。放眼未来,要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年轻一代日常,还需继续用好直播,持续挖掘非遗内在活力,让传统文化的光芒照亮人们的精神世界。(华东师范大学数字文化产业研究课题组成员 张丽娟)

关键词:

责任编辑:FD31
上一篇:环球看热讯:探访司莫拉幸福秘境——腾冲三家村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