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节到了,回忆起儿时在家乡喜洲过节,那烤糍粑、烧饵块的情景历历在目,对故乡的眷念之情油然而生!
喜洲人家过冬至节,既充满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又有着独特的民族风情,是让人难以忘却的乡愁,有让人讲不完的故事。
(相关资料图)
古镇喜洲的正义门 严镇威 摄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冬,终也;至,极也。冬至,万物发展至终,阴寒旺盛至极,开始新的轮回。过了冬至,白昼渐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是一个吉日。冬至又名“一阳生”,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节,有“北吃饺子,南吃汤圆”之说。在北方,每逢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而在江南,冬至盛行吃汤圆,又叫“冬至团”。
在云南各地,冬至节这天必吃的食物也不尽相同。在昆明,冬至要吃汤圆,首选是象征着“福禄寿喜”的“四喜汤圆”,其次还有油炸糍粑等;在玉溪,冬至也要吃汤圆,有馅、无馅的两种汤圆各有不同的吃法,颇为讲究。但在文山、红河、德宏等地,冬至节各民族都有吃羊肉等滋补食品“进补”的习俗,这一天便有黎明后人们就开火烧炖羊肉的习俗。在昭通,以前有吃狗肉的风俗,但现在也慢慢改吃羊肉了。
而在大理,白族人也有独特的冬至习俗。喜洲作为大理坝子中较大的一个白族聚居地,能够集中展现绚丽多彩的白族文化和白族风情。喜洲白族人家过冬至的习俗也十分具有代表性。
由于冬令气候趋寒,天地阳气潜藏。冬至之日,白族人家家户户都要煮食腊肉、酸辣鱼等。有的要杀猪宰羊,邀请亲朋好友来家聚会,喜洲也不例外。只是喜洲白族人家很少养羊,宰羊的不多见。可是,对吃糍粑、吃饵块却十分重视。
饵块作坊在压制圆片饵块 李桂花 摄
冬至节在农历十一月,此时喜洲收稻、点豆、种麦等农事已结束,是农闲之时,人们可以轻轻松松过节,因而各个白族村庄都会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
冬至节的喜洲古镇 严镇威 摄
在节前,家家户户要做许多糯米糍粑,即糯米饼。做糍粑,要先将糯米蒸熟,再放入碓中舂细,做成饼状。此外,还要做各色的圆形和鱼状饵块。做饵块,要先将米饭蒸熟,在反复揉的过程中,放入各种食用颜料,再将揉好的饵块放进雕花的木印模中压制。据说,随着卫生意识的增强,如今已不再使用食用颜料了,但为了营造喜庆气氛,仍要在饵块中心点一朵小红花。
冬至节前做饵块 杨顺喜 摄
传统的饵块模子 于镇琼 摄
早年做糍粑、做饵块,都是很麻烦的事。在碓中舂细糍粑,在灶台上揉成饵块,要反复蒸,反复舂、揉,尤其做饵块要直接用手揉,会很烫。为此,每年就做一次,很难吃到。
如今,家里都用上电炊具,没了大容量蒸饭的锅灶,而糍粑、饵块又都有了机器加工,上门店或菜市场去购买十分方便。饵块,一年四季都有卖的,喜欢的可天天吃。
冬至节到了,糍粑、饵块真好卖!赵光荣 摄
白族的节庆中有三奇,即:冬至节早上过,端午节晌午过,中秋节夜晚过。在喜洲,冬至节早上必吃糍粑和饵块,晌午饭吃什么没有定规,但晚餐比较讲究,少不了推杯换盏,大快朵颐。油炸糍粑,也是一道比较受欢迎的菜。
在喜洲,冬至节的这天早上,有兴致的人家,一早要挑来甘甜的“锡杖泉”水烹三道茶喝。我小小年纪就去锡杖泉提水的情景,至今还在我心里留有印象。
人们在喝过头道苦茶后,便在栗炭火上烤糍粑和烧饵块。糍粑烤透,会发泡、发胀,抹上冬蜂蜜或放上红糖卷起吃,会越吃越甜,越嚼越香,那滋味真是美到心坎上了。今天,虽已过去数十年,那令人醉心的享受让人难忘!
对白族人而言,糍粑、饵块除了是过冬至节必不可少的食物之外,在过去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前在喜洲,适婚青年的婚姻多为父母包办、媒人说合,订婚要测“八字”,送厚礼。青年们多选冬至这天商订婚事,举办订婚仪式的也特别多。在之前订了婚的,男女双方都要热热闹闹过节,男家要备许多糍粑和饵块还有其它礼物,送到女家以示庆贺。
喜洲人过日子都比较讲究。冬天趋寒,阳气潜藏,冬季亦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段。老辈都这么说:“数九寒天冬至始,三九养生补一冬。”小小的我就听奶奶讲:“冬至后,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父亲也曾嘱咐过自己:“有晨练习惯是好,但在冬至后,应注意晨练时间不宜过早,以免诱发呼吸道及脑血管疾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如今,每到冬至节到来,这些话语就会萦绕在我心间。
古镇喜洲游人如织 严镇威 摄
大理有“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之说,真可谓气候宜人,得天独厚。故而,在冬至将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之时,喜洲却艳阳高照,天蓝云白,目之所及皆是斑斓色彩,呈现的是一派深秋景象。
冬至节这天,要沿着树木成荫的万花溪河堤行至洱海边,再沿海边走一段,该是多么惬意!堤上的树儿叶黄,海边的水杉红染,河里流水潺潺,海中碧波荡漾,那美不胜收的景致,会让人流连忘返!
洱海红杉 严镇威 摄
关键词: